台灣攀岩資料庫

台灣攀岩資料庫 (http://www.climbing.org/index.php)
-   傳統攀登技術 (http://www.climbing.org/forumdisplay.php?f=76)
-   -   [討論]石器時代用過的方法和技巧 (http://www.climbing.org/showthread.php?t=3778)

大濟 2009-07-31 13:05

[討論]石器時代用過的方法和技巧
 
學習有時候是慣性甚至有排它性的,學攀岩也不例外。攀岩的人有時候會過於執著初學的印象。例如:

-- 學確保時,我開始用的是 ATC,就可能一直用 ATC,我確保的動作、確保站架設也會配合 ATC 的功能;
-- 如果我初學先鋒攀登時所用的快扣都是縫死的、短短的,而且教練告訴我不能反扣,以後就不太可能會用那種沒縫好、長長垮垮、連勾環都無法定向的快扣;
-- 如果初學時,教練曾指責過我「磨」繩,說這樣對繩子不好,那以後我做什麼事情首要考量可能就是不能磨繩 . . .

這都是人之常情,也沒什麼不對。但,ATC 有沒有弱點?Reverso、Cinch、GriGri 呢?縫死的快扣難道沒有缺點?磨繩不好,但不好到什麼地步? -- 最重要的問題可能是:在攀岩器具日新月異、五花八門、每個廠商都在強調它們的產品幾近「零缺點」(但必須 follow 所定規範) 的今天,我們學攀岩反而會變得更僵化,變得「役於物」?

在臺灣,越來越多學攀岩的過程是在室內,大部分爬岩也在室內。即使到了室外也爬已經打好 bolt 的路線,所以學攀岩變成「役於物」是有可能的 -- 太注重裝備性能,不具有某些功能的裝備不會用也不敢用;學習過程基本上是跟著裝備走,太倚賴廠商的說明而忽略了安全的原理原則以及生存本能技巧。

事實上這也是運動攀登本質精神發揮極致的後遺症:運攀的精神是不須為器具的使用或安全分心,所以能發揮體能的極限,這是好的,但也因此剝奪了很多攀岩者學習的機會。

所以提出這個「石器時代用過的方法和技巧」專欄。希望大夥能藉由早期攀岩很原始、很粗糙的做法了解攀岩器材使用的原理原則,舉一反三,讓已經很現代化 -- 但有可能越來越盲目 --的攀岩更安全。

任何人,任何資料,只要是有關早期攀岩器具和方法都可提出來。舊的方法不一定好,也不一定不好,都可提出來,大夥開開眼界,發表一下意見。

ccchien1973 2009-07-31 21:51

1 個附件
小弟提供一個堪稱"石器"時代的固定點作法 (因為真的用石頭), 如下圖所示, 將一個扁平的石塊(石塊要有一點厚度才夠強壯, 側邊看有點像岩楔的形狀, 也就是一邊薄一邊厚), 再用扁帶包起來, 塞到適當大小的石縫裏就完成.

這樣的架設, 經實地實驗證明, 可以擔負一個人垂降時的拉力 (真的有讓一個人垂降到一個瀑布底. 實驗中, 為避免意外, 有用另一條繩子確保垂降者, 但不擔負垂降者的重量)

Tony 2009-08-01 00:09

引用:

作者: ccchien1973 (文章 22718)
小弟提供一個堪稱"石器"時代的固定點作法 (因為真的用石頭), 如下圖所示, 將一個扁平的石塊(石塊要有一點厚度才夠強壯, 側邊看有點像岩楔的形狀, 也就是一邊薄一邊厚), 再用扁帶包起來, 塞到適當大小的石縫裏就完成.

這樣的架設, 經實地實驗證明, 可以擔負一個人垂降時的拉力 (真的有讓一個人垂降到一個瀑布底. 實驗中, 為避免意外, 有用另一條繩子確保垂降者, 但不擔負垂降者的重量)

小弟過去發問過無撤退勾環該如何垂降的文章裡,牛奶老師曾經回答過類似的方式可以不用留傘帶在岩璧上,有興趣者歡迎找我或牛奶老師發過的文章來找這篇.:-)

neihu 2009-08-01 10:25

在谷關我穿上長袖長褲嘗試過無吊帶的8米高度雙繩下降(繞過肩膀大腿)

在石灰岩壁有個中空岩孔.穿過扁帶作成腳環.踩上它抓到上方手點
飛岩團體爬玉山北壁用人身確保.很經典!!

ashin-mountboy 2009-08-02 09:10

邀受痛的
字垂降



引用:

作者: neihu (文章 22720)
在谷關我穿上長袖長褲嘗試過無吊帶的8米高度雙繩下降(繞過肩膀大腿)

在石灰岩壁有個中空岩孔.穿過扁帶作成腳環.踩上它抓到上方手點
飛岩團體爬玉山北壁用人身確保.很經典!!


shark 2009-08-04 23:19

引用:

作者: Tony (文章 22719)
小弟過去發問過無撤退勾環該如何垂降的文章裡,牛奶老師曾經回答過類似的方式可以不用留傘帶在岩璧上,有興趣者歡迎找我或牛奶老師發過的文章來找這篇.:-)

應該是下面這一篇吧?有錯誤請指正
http://www.climbing.org/showthread.php?t=1878

ArcticNomad 2009-08-07 08:57

1 個附件
"A novel cam placement"
Bill Hatcher photo

neihu 2009-08-07 20:03

哇列...骨頭也行啊

我用過木頭!!

A-YUNG 2009-08-10 22:53

rope course's belay post
 
在PA探索教育(project adventure)或繩索課程 (rope course)活動中,常以主繩z字型穿過原木,由多位活動者直接手拉作制動,有點類似人身確保,比較適合 toproping 方式。


如以下圖示
http://wolfadventures.org/Ropes%20Co.../belaypost.htm

rainbowsix 2011-05-04 10:19

有人想學嗎?


所有時間均為中原標準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21:56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4,Jelsoft Enterprises Ltd.
Copyright©2000-2010 台灣攀岩資料庫 www.Climbing.org
本網站由 Why3s 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