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區: 心情、遊記、感想、記事......
2013-09-07, 02:25
|
回覆: 49
檢視: 61605
|
討論區: 心情、遊記、感想、記事......
2013-02-04, 14:06
|
回覆: 3
檢視: 9583
非常傳奇的人物! 令人可敬的是, 他從年輕到現在九十幾的歲數, 從未放棄/停止攀登.
第一次注意到這個人, ...
非常傳奇的人物! 令人可敬的是, 他從年輕到現在九十幾的歲數, 從未放棄/停止攀登.
第一次注意到這個人, 是在一家戶外用品的型錄上看到大濟兄上傳的這張照片, 當時心裏驚訝地想說- 那有人這麼老了, 還在當Dirt Bag?! 型錄上還有另一張他吊在很高岩壁上的照片, 當時只覺得, 這個老人還蠻屌的. 直到過了好一陣子, 才知道他原來是鼎鼎有名的人物.
他曾經到附近的一家戶外用品店演講, 還特地跑去看他, 本來期待從他的演講裏得到一...
|
討論區: YouTube影片區
2011-12-09, 14:53
|
回覆: 3
檢視: 10627
|
討論區: 心情、遊記、感想、記事......
2011-10-03, 15:23
|
回覆: 2
檢視: 9443
[分享]Alex Honnold 接受CBS 專訪
http://www.cbsnews.com/video/watch/?id=7383158n&tag=contentMain;contentAux
幕後花絮:
http://www.cbsnews.com/8301-504803_162-20114455-10391709.html?tag=segementExtraScroller;housing
|
討論區: 心情、遊記、感想、記事......
2011-05-25, 04:27
|
回覆: 49
檢視: 61605
|
討論區: 心情、遊記、感想、記事......
2011-05-23, 15:51
|
回覆: 49
檢視: 61605
|
討論區: 聊天打屁區
2010-05-23, 15:39
|
回覆: 4
檢視: 21012
|
討論區: 心情、遊記、感想、記事......
2010-04-02, 00:19
|
回覆: 8
檢視: 12579
|
討論區: 心情、遊記、感想、記事......
2010-03-26, 00:17
|
回覆: 10
檢視: 16075
|
討論區: 攀岩歷史檔案
2010-03-26, 00:01
|
回覆: 0
檢視: 7375
優勝美地 在1960年代的攀登與Camp 4照片
優勝美地在1960年代的攀登與Camp 4照片, 連結:
http://www.glendenny.com/portfolio2.html
These pictures are based on Glen Denny's book, Yosemite in the Sixties, published by Patagonia in 2007. It consists of approximately 130 B&W slides showing major climbs of the '60s, important characters of the period ...
|
討論區: YouTube影片區
2010-03-25, 03:00
|
回覆: 1
檢視: 9495
|
討論區: 心情、遊記、感想、記事......
2010-03-25, 02:58
|
回覆: 10
檢視: 16075
|
討論區: 聊天打屁區
2010-03-16, 15:48
|
回覆: 5
檢視: 18179
|
討論區: 裝備討論區
2010-02-04, 03:00
|
回覆: 31
檢視: 41653
新東西不斷出現, 舊東西/老東西的好就越容易被遺忘. 感謝大濟都會適時提醒 Old School Values.
小弟...
新東西不斷出現, 舊東西/老東西的好就越容易被遺忘. 感謝大濟都會適時提醒 Old School Values.
小弟的alpine quickdraw全都是用O型鉤環, 原因誠如大濟提到的優點.
基於好奇, 也試過用O型鉤環連結兩條繩環, 把它甩來甩去, 做奇怪的姿勢, 似乎都會自我調整到正確的位置, 沒有橫向受力與脫出的問題.
(雖然小弟試了100次都沒問題, 並不代表第101次不會出問題. God, I hate this liability thing...
|
討論區: 裝備討論區
2010-02-02, 20:57
|
回覆: 31
檢視: 41653
當初看到這個結論, 其實也很驚訝! 也有一連串疑問, “If you need to join two slings, usin...
當初看到這個結論, 其實也很驚訝! 也有一連串疑問, “If you need to join two slings, using a carabiner is stronger”是從哪裡飛來的?! Stronger就等於Safer? 為何他敢建議直接用鉤環連結繩環?
想了幾天, 突然有另一個想法, 以Black Diamond的角度, 或站在Black Diamond QC部門的高度, 我懷疑他們敢下一個這樣的結論 (甚至可以說是”使用建議”), 而完全忽略安全性的問題. 我不知道他們有沒有做過任何研究, 但以他們...
|
討論區: 裝備討論區
2010-02-02, 08:05
|
回覆: 31
檢視: 41653
小弟無意把主題-"快扣長度的適用性", 與傳統攀登, 或與cam的放置位置作任何關聯. 如果先前的舉例失當, 造成失焦或誤...
小弟無意把主題-"快扣長度的適用性", 與傳統攀登, 或與cam的放置位置作任何關聯. 如果先前的舉例失當, 造成失焦或誤解, 還敬請原諒. (雖然, 如何在適當的時機, 適當位置, 放置適當長度的快扣? 是傳統攀登的一項課題, 不過, 可能另闢主題會比較恰當)
另外, 再扯一個與主題不怎麼相關的話題, 就是: 帶環的連結. Black Diamond做過一個研究.
http://web3.bdel.com/scene/beta/qc_kp_archive.p...
|
討論區: 裝備討論區
2010-01-28, 06:09
|
回覆: 31
檢視: 41653
感謝a-wei兄的回覆, 我自己其實也都是用Girth Hitch來連結帶環, 初學時, 前輩也都是這樣教的. 只是我一直...
感謝a-wei兄的回覆, 我自己其實也都是用Girth Hitch來連結帶環, 初學時, 前輩也都是這樣教的. 只是我一直有這個疑問, 用無鎖鉤環來連結兩條帶環的情況並非不常見, 例如: 用快扣來展延長度到Friend/Cam的繩環上, 基本上, 也是用無鎖鉤環來連結兩條帶環. 為何在這個情況下, 大家就可以接受?
我在猜, 是不是儘管繩結會減低帶環的強度, 但因為帶環很強壯, 就算減低後的強度還是很足以承受墬落的衝力, 且用繩結來連結, 感覺上比...
|
討論區: 裝備討論區
2010-01-28, 05:45
|
回覆: 31
檢視: 41653
|
討論區: 裝備討論區
2010-01-28, 05:42
|
回覆: 31
檢視: 41653
想把上述的情況實際分析一下, 在此先忽略-人的高度, 與繩子的延展性(Dynamic Elongation). 由於繩伴習...
想把上述的情況實際分析一下, 在此先忽略-人的高度, 與繩子的延展性(Dynamic Elongation). 由於繩伴習慣每3公尺放一個支點, 並在第一個支點上加一條0.6公尺的帶環(sling/runner).
因此, 放帶環所產生的"新的第一支點", 離地為2.4公尺, 也就是, 從新的第一支點再往上爬2.4公尺之內, 就算有墬落也不至於墬地. 但請注意, 此時人已經在舊的第一支點高度, 所以新的安全允許高度, 只能再往上爬1.8公尺而已, 而超過這高度就是...
|
討論區: 裝備討論區
2010-01-25, 16:05
|
回覆: 31
檢視: 41653
由於天然岩場(地形)的複雜與多變性, 小弟覺得: 額外多墬落的距離, 在天然岩場可能會造成傷害的機率, 比在...
由於天然岩場(地形)的複雜與多變性, 小弟覺得: 額外多墬落的距離, 在天然岩場可能會造成傷害的機率, 比在人工岩場裏高.
小弟有一個親身經驗: 數年前, 在一個天然岩場先鋒墬落, 本來預期會停在垂直的岩面上, 但墬落的距離比預期的遠, 最後落到垂直岩壁下的斜板上. 在雙腳落在斜板之前, 主繩其實已經開始作用 (開始把我拉住), 但因為衝擊力, 在主繩完全把我停止前, 就落到斜板上並把腳踝扭/挫傷了, 至今都還無法完全復原. 事...
|
討論區: 裝備討論區
2010-01-24, 18:07
|
回覆: 31
檢視: 41653
快扣的使用, 我想主要是: 為了避免主繩在路線上的轉折角度過大, 或轉折的次數過多, 主繩會與岩壁(或快扣)產...
快扣的使用, 我想主要是: 為了避免主繩在路線上的轉折角度過大, 或轉折的次數過多, 主繩會與岩壁(或快扣)產生過大的摩擦力, 而使抽繩的動作變得困難.
使用較長的快扣, 的確比較容易維持主繩筆直, 而降低摩擦力, 但較長的快扣也有一些缺點. 例如: 先鋒掛快扣在bolt上 (並掛繩在快扣上), 續爬到bolt上方100cm處墬落. 如果掛在bolt上的快扣是30cm長, 那總墬落距離會是260cm, 而用10cm快扣的總墬落距離是220cm, 也就...
|
討論區: 救護技術及資訊
2009-11-24, 02:11
|
回覆: 11
檢視: 27162
一條高度沒有超過半個繩長的路線, 原則上, 傷者是可以直接被放下來沒錯. 可是, 如果傷者是在昏迷的狀態, ...
一條高度沒有超過半個繩長的路線, 原則上, 傷者是可以直接被放下來沒錯. 可是, 如果傷者是在昏迷的狀態, 情況可能會棘手很多. 如何把人順利地放下來? 或如何避免傷者, 在被放下的過程受到更大的傷害? 都可能是問題.
我的意思是說: 平常可以放得下來的路線, 但當傷者昏迷時, 這放得下來的條件可能不復存在. 除非是在外傾的岩壁, 否則, 一般在被放下來得過程, 大家都會用腳抵住岩壁(協助平衡)來"走下來", 如果傷者昏迷, 就...
|
討論區: 救護技術及資訊
2009-11-21, 23:38
|
回覆: 10
檢視: 15830
在原文裏, 我想我沒有把"懸空"定義的很清楚, 這裏想做一點補充說明.
如果在吊掛的過程, 腳有踩到岩壁, 或手有抓...
在原文裏, 我想我沒有把"懸空"定義的很清楚, 這裏想做一點補充說明.
如果在吊掛的過程, 腳有踩到岩壁, 或手有抓住岩點, 也就是說, 只要身體有其他支撐, 而不是完全"懸空", 把全身的重量都落在吊帶上, 如此, 身體通常還可以維持適當的血液循環 (腿部的血液回流沒有嚴重受阻), 也就大大降低HHS發生的機會, 再者, 人如果有在動 (體重在吊帶上有轉移位置), 更可以幫助血液循環, 這也就是大家常吊在吊帶上, 卻不常發生問題的原因....
|
討論區: 救護技術及資訊
2009-11-20, 07:12
|
回覆: 11
檢視: 27162
|
討論區: 救護技術及資訊
2009-11-18, 06:29
|
回覆: 11
檢視: 27162
以 PMMO 來做 確保脫出
小弟最近在讀一本Self Rescue (自救) 的書:
Climbing Self Rescue: Improvising Solutions for Serious Situations by ~Andy Tyson and Molly Loomis
書裏很常使用輔助繩打一種叫 Prussik- Muter- Mule- Overhand (簡稱PMMO) 的繩結, 也就是”普魯士-義大利半扣-滑結-單結”的結合, 可以用來轉移負重 (如從吊帶到岩壁上的固定點), 和確保脫出等等.
這裡先不談Self Rescue 時的情境判斷, 因為狀況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