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單個文章
舊 2005-05-14, 04:51   #14
大濟
攀言癌症患者
 
註冊日期: 1999-11
住址: Madison
文章: 689
大濟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昨天深夜回到了 Madison。連續開了三天的車,有些累。

整個大西部從前天起風雪交加, Jim 的告別式臨時由戶外移到了戶內。Lander 高中為此停課。告別式在 Lander 高中的大禮堂舉行。七百多的座位全滿了,還有不少人站著。 Lander 全鎮七千餘人。Jim 的告別式來了全鎮十分之一人口。

不少攀登界知名的人士參加。但上臺講話的人均非名人。一位 Jim 在 NOLS 的同事; Jim 的侄子;一位 Jim 生前的常年繩伴;一位當地牧師;和 Jim 的女兒,美龍,五個人分別講 Jim 生前發生的軼事,有笑,也有淚。場面肅樸但溫馨。我和妙青想著 Jim,又笑又流淚的聽這些故事,和他們一齊唱 Jim 喜歡的歌,渡過了一個半小時。告別式後是聚餐,我們沒參加。

和藍天一家人擁別,相約八月見,就一頭開進鵝掌般大的雪天,朝向 Madison。藍天她們有日子要過,我們也一樣。Jim 的走,改變了藍天一家的生活,也改變了我們的。但沒改變的,也不可能改變的,是未來的活力和笑聲,就像 Jim 生前一樣,我們將在希望和笑聲中一齊走過即將來到的歲月。

和一些當地攀岩者談了以後,把當時的狀況簡述如下:

出事的地點就在 Sinks Canyon 的入口處。Sinks Canyon 以運動攀登為著,但入口處是一大片傳統攀登的砂岩。Jim 出事時爬的路線是傳統攀登。第一個 pitch,難度不高, 5.9 的面(中達和我幾年前曾爬過其左邊的內角裂隙,叫 Gunky)。第二個 pitch 也是。報上所登的「獨攀」(solo)可能誤導,需要澄請。

Jim 所謂的 solo 事實上是「架繩獨攀」:先架好單繩,然後攀岩者利用能自鎖的確保器上上下下的爬。這是很普遍的多繩距傳統攀登的訓練方法 ﹣﹣ 找一條難度不高的路線,然後整天就在這條路現上架繩上下獨攀,訓練耐力。幾個星期前,為準備即將來到的攀登旺季,Jim 和 Jackson Hole Mountain Guides 的同事們就已經這樣開始自我訓練了。

所以「獨攀」沒有問題。那天 Jim 也這樣上攀下攀爬了數個小時,都在同一路線上。原本兩個 pitch,架繩獨攀後結合成了一個 pitch。訓練結束後,雙繩下降,所以又變回兩個 pitch,需要轉換。問題出在轉換。

那條路縣(Honeycomb)在第一、二 pitch 間有兩個固定點,每一固定點有兩個 bolt。由第二 pitch 下到比較高的固定點沒有問題,繩子還剩很多。但到比較低的固定點,繩子會有些緊。Jim 可能突然決定下降到比較低的固定點,但沒打繩尾結,所以滑出繩子墜落。但這只是猜測。也有可能是在第二 pitch 下降時就出了意外。無論如何,沒有打繩尾結可能是主因 ﹣﹣ 或打了,但不夠紮實,受壓以後鬆脫了。

我對 Jim 的了解是他不是一個會忽略繩尾結的人。他在一年前曾動過頸椎手術,當時頸椎壓迫神經導致右手癱瘓。會不會這樣,舊傷突然復發,右手失去控制,滑到繩底,結受壓、鬆脫而墜落?出事後,繩子仍懸在那,繩尾依然切齊,如因沒繩尾結導致滑脫墜落不太可能是這樣子,所以我的判斷是後者可能性比較大。

妙青拍了一些告別式(memorial)的照片,我在這一欄貼了三張。下一欄貼了六張。造成不便,請包涵。

Jim 遺體已火化。藍天交給了我一些骨灰,囑我帶回臺灣,撒在 Jim 熟悉的地方。我不會選擇龍洞。攀岩不是 Jim 的全部,他對生命的界說遠超過狹隘定義的攀岩。他是一位平凡卻又偉大的攀岩者,他對週遭的人的影響是正面且亙長的。他對我的意義超越了龍洞。
上傳的縮圖
點一下圖片以檢視大圖

名稱:	cover_118.jpg
檢視次數:	2076
檔案大小:	148.8 KB
ID:	123  點一下圖片以檢視大圖

名稱:	nols_205.jpg
檢視次數:	2076
檔案大小:	148.5 KB
ID:	124  點一下圖片以檢視大圖

名稱:	bigfamily_134.jpg
檢視次數:	2076
檔案大小:	161.8 KB
ID:	125  
大濟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