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單個文章
舊 2003-03-01, 11:59   #1
kevin
論壇管理員
 
kevin 的頭像
 
註冊日期: 2001-11
文章: 1042
部落格文章: 1
kevin 的聲望功能已被停用
打還是不打?

資料來源:岩形壁路

打還是不打?
(作者:蛋頭 / 2001.12)



我想攀登界比其他運動(活動,例如磯釣)還要更嚴肅的看待這個問題,因為就算讓你打還是有更多的問題要探討。



生態、環保的困擾

除了足跡,甚麼都不留...那就別打了吧?天然岩壁的攀登是可以做到這一點,但卻有其先決條件限制:

1.* 沿線均有足以確保的裂隙,可以放置可回收的確保支點

2.* 上方可步行離開或有樹幹等固定物可供下降離開



打還是不打?打的人認為固定點的存在並不一定比河流裡的一只塑膠袋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要大,或是實務上大自然裡存在其他人工物的例子比比皆是。然而,固定點設置的確有不好的影響,即:

1.無法回復:對岩壁的破壞有時是無法回復的(對於遺存的攀登人工物不是不能清除,而是清除、修復困難和...要錢,也沒見有人那麼熱心去做這件事),既然不會養,有甚麼理由要生?

2.破壞風景:這個考慮通常是觀察到極近距離的斜板裝置物(試想如果在往玉山的大斜板或龍洞的校門口斜板鋪滿了bolts...不過就個人的經驗,大部份的bolt要上攀前都要找半天才看的清楚),這種僅為一己之私的行為很要不得...

3.危險:打了bolt反而會更危險?當然。或甲打的不會,但乙打的可能會。或許\現在不會,10年後會。或許\路人甲用對了,路人乙用錯。或許\根本沒打完,卻讓人上下不得只好墜落...到錯誤的岩角或平台。如果一般人去爬結果發生危險,你要不要負責?




幹嘛要打:不會去爬人工岩壁嗎?

然而,限制並不代表人們一定就會遵守。而確保點或固定點經設置後的確不容易移除(例如有個錨樁留在100米高的垂直壁上)。這有點像公園的草地,總會被走捷徑的人踩出一條小路來一樣(任意開路已有立法禁止的例子,如Topics...Trails...Shortcutting a switchback on any Forest Development Trail. 36 CFR 261.55(d), National Forests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 John Muir/Ansel Adams & Dinkey Lakes)。一般對設置確保點和固定點的看法一直都有分岐,雙方都各有支持的理論和群眾,但各地攀登界結果還是沒有能讓所有人都滿意的結論。



結果呢?打的人照打,罵的人照罵。我們還是有越來越多的bolt路線。不好嗎?也不儘然。受惠的我相信也不在少數。有的事情是永遠禁止不了的。既然如此,我們至少要找個平衡點吧?因此打的人提出一些原則:


一般原則
1.* 危險的區域不打(否則會讓人誤認這區是安全的)
2.* 經公告限制的區域不打(如岩石雕塑、古蹟等)
3.* 未獲得許\可的公眾使用區域(如未經許\可的建物外牆、橋墩、邊坡等)不打
4.* 私人產業未經許\可不打
5.* 有爭議的不打(甲覺得打了才安全,乙覺得是你功\力不夠)



技術原則
1.* 能利用天然物做下降或做上方確保固定點的地方不打,如果方向不對才考慮加打,但最好是此區如果已經有不少路線可以攀爬,倒不如該區全部不要打,讓有bolt和沒bolt的岩場(或是區域)能有所區別。如大砲岩(最好全部別打)、龍洞校門口往外海方向較低岩壁區(校門口已經有很多路線)、太魯閣的可以做上方確保的抱石區(這個可能要另專文討論,因為目前路線還不是很多)

2.* 可放置活動(可回收)確保器材的路線通常不打,如果要打也是經過大家的認可。這些通常是傳統裂隙較簡單的路線(龍洞的結婚路線是個奇怪的例子)

3.* 不懂如何打的不要亂打(打的不好反而陷他人不義,因為可能結構強度會差很多,打完後從外觀又看不出來安不安全。另外先天就詭異的地區如旗津地區的石灰海崖,岩層表面內部有時有空洞。)

4.* 爬不上的最好也不要打(超出個人難度範圍的路線有時會選擇錯誤的地點設置確保點,對後續攀登者而言反而更危險)

5.* 容易袘k的錨樁不要打,強烈建議海邊甚至只要是戶外,所有地區/全套配件均使用不袗材質,更甚者使用更高耐候型材質,如Ansi 316 Stainless Steel

6.* 利用率極低的路線能不打就別打,儘量只打高於現在優秀攀登者能力一至二級止。如大部份優秀攀登者能力僅到5.12a,困難度超過5.12c/d的暫時不要打

7.* 風化、腐蝕嚴重的地方儘量不打,打了以後要對腐蝕的bolt盡到認養的責任,這個個人覺得倒不一定是當初打bolt的人的全責,其實應該是地區龍頭的攀登委員會、攀岩者協會團體、後續使用者的共同責任。(這個責任應該也涵括去清除那些一意孤行不當亂設的bolts)

8.* 滴水嚴重的地區通常會讓岩壁變色,雖不代表岩壁是危險的,但是要考慮該路線一年內能有幾天是可以攀爬的



從人工攀登的打固定錨樁到運動攀登的打bolt也有很長的日子了。不過照歷史來看,這場口水戰是永遠沒有歇息的一天,更別冀望任何單一團體有心接這個吃力又不一定討好的燙手山芋。也就是說,目前大家的共識就是能不打就不打,儘量少打。這些是就正當性做探討,當面臨一區沒有裂隙或裂隙極少的開放可攀登岩壁時,此時考慮的就不是要不要打而是如何打的議題了;後者通常可由相關人員獲得共識後依循,也就是說如果要打,就要注意安全性和普遍性的原則:

1.要打的讓後續攀登者安全

2.要兼顧普遍攀登者的能力

3.要適時維護或週知欲攀登該區域的人最新資訊


這雖然僅僅是兩三句話,卻也是讓攀登者快快樂樂平平安安的保障。至於打還是不打,我們繼續研究研究。

蛋頭
2001.12


台灣攀岩資料庫
www.RockClimbing.idv.tw

[ This message was edited by: kevin on 2003-02-24 23:04 ]
__________________
台灣攀岩資料庫
kevin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