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單個文章
舊 2008-06-20, 21:49   #21
A-YUNG
攀言癌症患者
 
註冊日期: 2003-11
文章: 305
Images: 15
A-YUNG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P.S.:1、「攀登難度和運動強度並非線性關係」,可有文獻可供參考。 昨天 11:47根據以上回答…




我過去和朋友在家族網站曾討論過類似的「難度判斷的主題」,以下提供參考,有任何不正確的地方,還請各位前輩、晚輩、高手不吝指教。

「一、要考慮路線對「柔軟度的要求」,我認為通常是下肢和身體較多。二、「引體向上能力」的要求,也就是「能抓得到的程度」,(並不是「拉不到一下單槓」就沒有引體向上能力喔,因為通常有腳點可以幫助減輕負擔。)三、「把手點可抓住的程度」,我認為這是最主要的難度判斷依據,除了手指拉的力量以外,還包括「把手點」可被手掌皮膚摩擦的程度,能不能運用姆指扣、疊手指(兩指孔可以三指抓)、open-hand 抓法等之類的抓點技巧都要考慮進去。…」

我沒有看過「難度和運動強度」的相關數據,但我舉以下的例子,你就知道那是很容易可以實驗得知的。

攀岩的路線可能一個動作或一個難抓的把手點就決定一條路線的難度(那個位置或把手點叫crux困難點)。如果有兩條路線難度級數一樣,一條是在垂直面的地形,另一條則在懸岩上。那麼假設垂直面的困難點是只能用一根手指的指洞,而懸岩的路線困難點有可能是滿把抓的把手點,但兩條路線的困難點可抓的程度,可以是相當的。因此,雖然難度一樣,但垂直面的路線,可能就只用到小肌肉而己,若依你實驗的需求,可能有些垂直面的高難度路線,就無法在生理上達到你預期的效果。

我過去曾參加過健身房會員五年以上,我知道單純、單調的重量訓練比「只是爬的訓練」,還科學而且有效多了。

但要在多變的岩塊和岩場上,設計出符合你訓練要求的的確不容易,我想到一個做法,提供你們參考,可以嘗試在標準的速度賽場地上(或外傾變化少的木板岩場,才不會有過多的腳點選擇),以單純的一、兩種岩塊造型設計你們想要的路線。

定線員的話,我推薦Yum Yum 朴來慶先生,路線還是得適當的安排才能得到你預期的吧,如果路線訓練到的主要不在抓握、引體或背肌群,而是腿部的肌肉,那就應該不是你們要的結果了。

阿勇
__________________
Defeat is not defeat unless accepted as a reality in your own mind.
Bruce Lee


CHEN,CHIH-YUNG
A-YUNG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