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單個文章
舊 2009-03-07, 01:27   #4
林友民
版主
 
註冊日期: 2009-01
住址: 宜蘭冬山
文章: 406
林友民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第三節上坡動作 Upward Progression

想一想,如果滑雪的各種轉法都沒有名稱,學起滑雪將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那麼,真得感謝冰攀已變成易懂的一門技術,因為各種腿部變換動作與持冰斧手上方法都已有了適當的名稱與文字解釋。這些名稱大部分是國際通用的,有些則是因需要,我自己想出來的。由於這些名稱都是使用法文,可能會困擾很多人。我無法說抱歉,因為法國人在最初冰攀工作上 (平爪攀登或法式攀登) 貢獻最多。這些名稱是他們發明的。如果嚐試去翻譯,大部分的名詞都全變得繞口而難懂。

冰斧法文叫piolet,任何握持冰斧的手部動作都會以此字來介紹。例如前面提到的持冰斧如一支棍子,就是「持斧式」(piolet canne)。腳部動作,都會以代表腳的字眼pied來介紹。

當走路時,全掌著地,而且一般坡度持冰斧如同拿棍子,整個身體動作的配合,就叫「持斧式步行法」(piolet canne、pied marche)。marche 的意思就是像平常一樣步行。

當坡度陡些,腳尖可張開像鴨子走路,會令人感到較舒適。Canard 是法文「鴨子」之意,所以就是「八字步」(pied en canard)。更陡的話,可斜向上升,保持腳成板平狀水平踏入。「平切步」(pied a plat) 這種技術是法式攀登的基礎。雪坡上通常使用這種技術,因為它不像踢踏步直登雪坡那麼累人。

下一個不變的原則是冰斧永遠用上坡手握持。因為冰斧是用來作支持或作確保的,故確保點應在你身體上方。例如斜上陡坡,便以上方手持斧式拿著冰斧,腳以平切步步行,斧柄隨每一步都得插入雪面,這是您安全的保障,所以必須好好刺入,好好運用這股力量。。只要腳一滑溜,就用插入的冰斧來制動。千萬別將上身靠到斜坡上去,那只會使踏足點崩落而已。

斜登時,內側腳在前,身體重量均勻分布於兩腳,稱為平衡位置 (position of balance)。外側腳在前時,稱為不平衡位置,因為所有的重量都置於後方腳上。既然冰斧是用來當確保點的,故合理的做法是將冰斧移到較高位置,使步履最穩定,這也是構成平衡的一種。韻律動作連貫如下:(1) 冰斧上移,刺入雪面。(2) 以冰斧為支力點,踏出外側腳成不平衡。(3) 內側腳跟著向前恢復平衡,再將冰斧上移。如此重覆,只要冰斧能在上方安全刺入,而且只在平衡位置才抽出,就沒有必要用繩子來確保,因為你有自我確保呀!大部分的人,刺入冰斧都未用足力量,以致冰斧無法產生功效。而且通常失效的原因,都是持斧是鶴嘴朝後所致,這是很痛苦的動作,因手掌握在狹窄鶴嘴上。只要正確持斧使鶴嘴朝前,斧鋤便可提供大面積,以使你免於產生「猴握手」(monkey grip)。

斜登如果太疲倦 (通常平切步對腳側會有很大的壓力),可以換個方向 (之字或轉換方向)。在平衡位置時將冰斧高插到身體後面,並以此支力。外側腳向前踏出一步,然後內側腳轉向新方向,並旋轉身體面對坡面,如此你便面朝坡面,雙腳分開了。再以冰斧為軸,繼續旋轉身體朝向新方向,同時帶動原來的外側腳朝新方向踏出一步,即成新的平衡位置。

冰斧在陡坡上常見的缺點是太長了,把冰斧舉得那麼高,而且要植入夠深是很討厭的事。在硬雪上,這問題更複雜,因冰斧長難以施力,無法集中力量刺入,常滑脫根本無法提供確保。太短的冰斧也不安全,因為雪鬆時,容意被脫出,在緩坡面也會使人往坡面上靠。用冰斧來做自我確保的重要性已不容置疑,要是你希望冰斧能確實有效,你就需要適當的長度:易平衡,揮舞動作與手肩融為一直線的冰斧,使你如虎添翼。

直上坡固然迅速,但比之字上坡累人。如果是鬆雪,可面朝坡,使用踢踏步與
持斧式 (piolet canne),保持冰斧在上方植入坡面。在中坡度和陡坡遇到硬雪,持斧式應改為「刺斧式」 (piolet panne)。面對坡,以正常的持斧方式握著冰斧頭處,在約與肩同高處,將鶴嘴往前刺入雪坡面。對鬆雪構成的陡坡,冰斧的頭部用雙手握持,則斧柄寬平部分便面朝自己,這技術叫作「俯刺式」(piolet march),可使斧柄有更大的面積來抓牢雪面。如果雪太硬,無法整支冰斧都插入雪面,可以一手握斧頭,另一手握於斧柄露出雪面處。再次強調,冰斧是動作上的確保支力點,當兩腳站穩定,身體平衡時,必須儘量往上插入。

對雪地攀登而言,「踢踏步」(kick steps) 是最常用的腳法。這技術應隨雪的狀況而使用。鬆雪或雪上有層踢得破的殼層,腳很容易踹入;硬殼層與雪經常要踹幾下才能奏效。在極硬狀態下,用力踹幾下只會有一小痕跡供腳尖或鞋底內側踩踏。如果鬆雪底下還有硬底,鞋子往前滑踢的動作全產生更安全的踏足點。

隨著你對平衡體會和對冰斧作自我確保,獲得的自信心增加,你自然會開始踢小踏足點,以節省時間、精力。即使是「粒冰」(granular ice),也可以用踹大腳痕使用而不用穿著冰爪。下次在乾冰河中,你可以考慮把冰爪留在背包中了。如果是平坦的冰河,冰粒既美又大,你就可以發現此法比穿冰爪行進速度既快又省力,特別是清晨,由於整晚低溫作用下,冰的形狀都很鮮明。

踢踏步使用表面有「軟雪」(soft snow) 或「腐冰」(rotten snow),底下卻是凍結冰層時,只有穿冰爪才能奏效。因前伸爪能刺穿堅硬的冰層。冰爪雖是外加的輔助,但在底層是冰,外層是雪覆蓋時,確實需要的,可以用前爪技術來做踢踏步攀登雪坡。


原著: Climbing Ice 冰攀
作者: Yvon Chouinard 伊凡‧修納德
出版: Sierra Club 秀巒俱樂部 與 American Alpine Club 美國登山會,1978 年
譯者: 蔡榮煌、林友民

此文章於 2009-03-09 01:58 被 林友民 編輯.
林友民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