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單個文章
舊 2009-01-24, 01:06   #29
A-YUNG
攀言癌症患者
 
註冊日期: 2003-11
文章: 305
Images: 15
A-YUNG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啊!對,是小魏

引用:
作者: XiaoWei 檢視文章
阿勇說的是一點也沒錯,確實[量化好重要]
不過"熱情"是沒辦法量化的.
至於證照這東西.......
似乎也沒有直接的證據可以推論有證照的比沒證照的會教或更懂攀岩

小魏/魏榮緯

抱歉,當時一時想不起你的名字,偶爾秀一下名字是好的,不然都只在比賽才看得到,久久沒見到就忘了,

我原本就很喜歡這個主題的,但如果只是聊是非,那就不免,懶得去打字了。

不過,教學熱情也許不容易量化,但專家學者總是能有辦法給個參考數據,就如抽象的壓力就能給個「壓力量表」(通常喪偶都被排在最高分,其次有如失業、搬家、結婚、遺失錢包等,都能賦予特定的指數),總之,只是給個「參考」啦。同樣證照也一樣,給個「參考」,就能多了解一些。其實證照也不能說沒什麼用處啦,要視各人情況而定,現在應用最普遍的攀岩證照,要算CB卡吧!


「似乎也沒有直接的證據可以推論有證照的比沒證照的會教或更懂攀岩」

「會教」和「懂攀岩」,跟「教學成果」很類似,我在統計學裡看過這樣的例子,其牽涉的「變數」很多,不易得到客觀的評量,我記得跟道長討論過同樣的問題,他曾說「很多人說他教得不錯」,但我認為,「很多人」,不夠客觀,(到底是五人、十人、或五十人),還有取樣的樣本要有足夠「效度」,也就是要有公信力,如果只是學生說老師教得好,就不如專家設計評量的辦法,透過客觀的數據再作結論來得好(因為有些人就算你只是陪他爬,他就能藉自己的天賦或觀察力,得到長足的進步,跟你會不會教關係不大)。
「懂攀岩」就不如「會攀岩」來得容易評量了,如告訴人家,小魏完攀曾5.13A數條,曾獲巡迴冠軍數次,那麼大家多半相信小魏很能爬,但「懂攀岩」不僅只是「術科」能力,可能還包含更多「學科」方面的能力、見識了。

類似這樣的情況,也可以探討大濟兄前面所提到的---我們的資源是有限的,「投資在中小學生」是最好的選擇,成效是最高的? 我卻不認為答案必然是肯定的,我舉個例子,三月份即將來台 Yuji Hirayama,他十五歲才開始攀岩, 爬兩年就爬到5.13d了,至少在22歲那年就曾獲世界盃冠軍,現在Yuji即將四十, 前兩年日本還是沒有人能超越他在先鋒賽的實力,可見像這樣難得一見的人材,不見得一定得從小學的年紀開始培養,因為人的肌肉協調,在八歲以前就大致已經養成了。(他1991年東京世界盃獲得冠軍,之前賽事就不得而知了。我從影片中得知的,當時岩場規模就比現在的內湖還好了,可見我們硬體設施雖然多,但真正像樣的還不夠,如果一直滿足於「平國際標準」,在國際賽自然就不易跟上日韓,被大陸、香港超越,也就不是意料之外的事了,大陸深圳早已有高二十米,懸岩伸出約十五米的岩場了,香港石硤尾公園,'98年以前就有高十五米,寬十六米的岩場規模了)

我曾聽到有人抱怨,山協如果只重視青少年的推廣和國際賽事參予,而忽視大學和剛畢業或退伍的攀岩族群,就顯得有欠公平了。類似像Yuji的例子,要說發生在高中以後的攀岩族群,也是有可能的。而現在對中小學努力的成效是否真的肯定的,也許還有待客觀評估吧,如果只統計「體驗過的」,那一定是會增加的,但真正變成「從事」攀岩的人,就得進一步調查才知道了。至於,小翔和鄭兆浚的成績,是不是歸功於這些年的努力,其實還是很難下定論的。


阿勇
__________________
Defeat is not defeat unless accepted as a reality in your own mind.
Bruce Lee


CHEN,CHIH-YUNG
A-YUNG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