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單個文章
舊 2009-03-09, 02:15   #5
林友民
版主
 
註冊日期: 2009-01
住址: 宜蘭冬山
文章: 406
林友民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第四節 上攀技術

將上節所提利用摩擦力的板岩攀登技巧,應用於坡度漸陡的雪面上,可得:

(1) 緩坡地:直接步行向上,手部持斧如同拿手杖「持斧式」(piloet canne) 。
(2) 陡一點的坡面:將腳分開成合度如同鴉腳 (pied en canard)。
(3) 更陡的坡面,中坡度:側向雪面,斜行向上,記得將冰斧持於上方手,即內側手。轉彎時則需將冰斧交給另一手握持,此時冰斧的腕帶會妨害動作。當腳部需要更多的平衡力量時,便將冰斧橫過腰際,使用「腰刺式」(piolet ramasse)。
(4) 更陡坡面,使用具更大抓力的「俯劈式」(piolet ancre),在如此陡坡面下腳尖應朝外,以增加摩擦力。這種並未使用到前伸爪技巧的極很下,外側腳應緊跟在臀部之下,腳尖朝外,因此,當你使用冰斧向上運動時• 便幾乎是坐在腳跟上,叫做坐姿腳 (pied assis)。 再下來我們會談到更困難的技巧,附帶的相片也應仔細研究。

在「腰刺式」(piolet ramasse) 中,冰斧高度幾乎是與腰部成水平的斧尖指向你行進方向,方向手握持斧尖,另一手握於金屬箝位置。一般人常犯錯悟是冰斧舉得太垂直,讓斧頭超過肩部,如此將促使身體靠向冰面,妨害平衡。一旦發生上述情形,首先應放鬆肩部,放低手臂位置,使冰斧能到與腰部成水平。在中坡度 (30至45度) 最能展現70公分冰斧的長處,因為中坡度將腰刺式時,握於金屬箝的下方手,正好可以接觸到冰面,展開平貼在冰面,可以產生與冰爪的爪尖一樣的功能。緩坡上行走,雙腳方向是平行的,但在陡坡 (45至60度),外側腳卻應朝下,以放鬆腳踝的壓力。所有爪尖都應與坡面接觸,展現它們最大抓力,特別是當雪面鬆軟時。這與攀擦攀登時,使用的摩擦法配合不規則坡面,以取得最大摩擦力的方法完全一樣。兩膝張開,彎曲,身體重量置於兩腳掌上;冰斧在平衡位置外側腿在下,內側腿在上向上移動,嵌入坡面,尋求力點。

方向變換動作如下:先處於平衡狀態,將外側腳昇高至約與內側等高處;腳間微向上方,然後內側腳轉向新方向,冰斧以斧尖為軸轉至新方向,最後外側腳轉向,而達另一平衡位置,以下便可以按正常行進方向運動。

坡面上保持雙腳平貼地面,的確是個難題,所以要確使登山鞋在踝部可以充分彎曲,腿部向上移動時,腳踝、小腿部皆可放鬆,趁機休息。向上步行,自然上方爪尖,會失去接觸冰面,此時你放鬆腳踝腿部便以上方爪尖為軸,向外旋轉,直到下面爪尖咬到冰面才得停止。當你站在穩定姿勢,雙腳達到需要的彎曲度時, 是會有點伸張,但不會有疼痛,畢竟腰刺式就是用來節省體力的方式。

當坡度由中坡度升至陡坡,平腳技術仍可適用於工作,但手部僅用斧尖作支點,會開始令你感到不安全,所以有另外一種更安全的手部動作出現。最理想的方法是揮動鶴嘴嵌入雪面,另一手握住冰斧頭部 (姆指握於斧鋤下方),然後向上前進到另-個平衡位置,再重新揮動冰斧。這動作稱為俯劈式 (piolet ancre),意即:「冰斧支點」。有時甚至可以向上攀登超過斧柄高度而不致失去平衡。

現在冰斧由僅是平衡支點,變成積極的向上拉力,而且鶴嘴性質也從僅是輔助握持的一般狀況,升至更重要地位。現代冰斧的設計很多已發展成奇怪的形式,以促使鶴嘴更能適應於抓取之用,而非一般用途。揮動一支為冰攀設計的冰斧,可以注意到鶴嘴的撞擊落點,會與擺動的曲度一致,因而使更深入冰面,減少不必要的阻力。一旦嵌入冰面,鶴嘴弧度的設計更會幫助冰斧保持原位,老式設計弧度皆不足,而且身體力量施於其上時,極易崩塌。

弧形鶴嘴在尖端也有一種適合挖鑿的刃部,和一些倒勾齒,以進一步扣住冰面。使用俯劈法一般常犯的錯誤是:揮動時,手臂搖晃不定,因而瞄定一點,再揮動冰斧,可減少此種搖晃缺失。下一個問題是,一旦冰斧嵌入後,應如何施力於冰斧上?在鶴嘴嵌入冰面後,吾人似乎應向內拉斧柄,以促使斧尖也能在冰面上著力,畢竟兩點的支持會比一點更穩定,對嗎?實際上這只會使鶴嘴在著力小洞內動搖,倒鉤齒,也會脫離原位,更促便冰斧失去絕佳著力點,而抽掉出來。往外拉力,才是正確的答案,由金屬箝的位置,稍向外拉,會使得倒勾齒與鶴嘴扣的更緊。向上攀登,越過斧柄位置的同時,你也絕不可忘記由上向下壓斧頭,也有同樣效果。保持斧柄離開冰面,同時也使得身體離開冰面,不致靠貼上去,失去穩定性。要抽出冰斧,只要斧柄向上就可以如願以償了。

坡面愈陡,腳尖愈需朝外,腳踝也愈需彎曲,如此身體自然會更離開坡面。在極陡坡你可能更是背對著坡面的,當坡度陡到內外腳皆無法交叉使用時,便應縮小
步幅,也就是上方腳永遠在上,下方腳永遠在下,永不交叉。此時你可能需要每一步都用動冰斧一次來配合。初學者很自然會在冰面上拖著腳步,如同中坡步時,但這的確是一種壞習慣,只會減緩速度,而且易使攀登者忘記正確平衡法。
如果你在向上移動冰斧時,感到平衡的困難,可將身體向外推離坡面,使得自己更背離冰坡,兩膝張開,向外彎曲

在極陡坡上,當你需要抽出冰斧向上運動時,瞬間的平衡,將會愈來愈困難。坐姿腳 (pied assis) 就是用來彌補俯劈式三個連續動作的不足,以期更安全的從事攀登。

(1) 在平衡位置上,用俯劈式向上,儘量嵌入冰斧。
(2) 外側腳向上,向前移 (比俯劈式腳部高,而且稍後一些)。
(3) 內側腳往上移動,就像俯劈式一樣。
(4) 內側腳向上移動,縮至臀部下方,腳尖朝下;如此你便如同坐在人工攀登用的馬蹬上。此一接近體操選手的平衡動作,可使你抽出冰斧重新嵌入,而身體不搖晃。注意此時的動作是在陡坡或凸坡上弓起身體,維持平衡。(Notice that the body arches to stay in balance against steepness or to snake over bulges).


原著: Climbing Ice 冰攀
作者: Yvon Chouinard 伊凡‧修納德
出版: Sierra Club 秀巒俱樂部 與 American Alpine Club 美國登山會,1978 年
譯者: 蔡榮煌、林友民
林友民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