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攀岩資料庫
   
首頁相簿E-mail、路線圖、人工岩場教學單位裝備商家網站連結、[初級攀岩課程]

返回   台灣攀岩資料庫 > 技術討論區 > 綜合攀岩技術討論 > 攀岩訓練綜合討論
註冊 Gallery部落格 論壇輔助說明 會員名單 行事曆事件 今日新文章

攀岩訓練綜合討論 如何提升攀登能力?比賽訓練技巧、教學討論…等

回覆
 
主題工具
舊 2015-05-08, 13:49   #1
twoteeth
重度攀言者
 
註冊日期: 2001-11
文章: 151
Images: 9
twoteeth
確保的「安全」之外

確保除了「安全」之外,還需要「舒適」、「安心」兼「導航」。
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件事,所以我就發發嘮騷一下。

「安全」是確保的一切,其他的三個要素都是建立在安全之上,沒有了「安全」一切免談。「安全」就是大家上課所學的各種操作和技術,而台灣大部分的教學也都只教到「安全」,然後就沒有了。所以大部分攀岩者確保的能力「頂多」只是安全而已。為什麼是「頂多」,因為還是有不少人不論岩齡為何,「安全」這項並沒有做好。這些「不安全」並非是偶發的不小心,因為一些人是被我多次「不小心」觀察到相同的問題。這篇文章並不是要特別討論「安全」這點,但是還是提出三點我這幾年常看到的安全問題。注意,我是說「常」看到,所以我說的可能就是你、你、你和你。

前兩點都是先鋒攀登時,攀登者還在攀爬底下五六米的狀況。

一、繩子給很鬆,很鬆,基本都是已經垂到地上了,有些人還會攤了好大一段在地面,如果墜落的話,毫無疑問的都是直接到地。像是以前我比較常在熱鬧區域(場所)且人多的時間爬岩時,一年可以看到不下20位,是20位,不是20次,而且不包括初學者以及明顯不太會確保的人。這些確保不安全的人各種岩齡皆有、各方高手皆囊括。我是很好奇,為什麼爬的人都不在意,難到是習慣底下先solo一段,爬起來才有刺激感嗎?要是我爬的話,絕對會瞪死確保者。還有一種類似,但是每次看見都會讓我想暈倒的就是:人家都已經掛入第一個快扣了,確保著還在那邊抱石確保,然後等到想到了才慢慢開始用確保器收繩。先生、小姐,當攀登者掛入第一個快扣後就要立即開始用繩子確保了,別再「抱」了。

二、這一點我以前在Y17爬的時候實在是看到膩了,那就是抱石確保。地上明明有那麼厚的墊子,第一個快扣也不高,到底是在「抱」什麼?這時候攀登者如果墜落,確保者反而會變成「障礙物」增加攀登者受傷的風險。如果是男生在幫女生確保,我還能理解這是在等女生自己「投懷送抱」。但是當墊子足以提供安全緩衝的時候,確保者站在底下,只是徒增危險。更何況很多人根本就不懂「抱石確保」,我就看過有幾次是確保者把攀登者推去撞牆,說實在的,真的滿好笑。

三、所謂「安全」這件事,是包含了確保者自己的安全。就像是站在墊子上進行抱石確保,確保者本身也會面臨「落人」的危險。確保者自身的安全是每一個人都會疏忽的事,當然包含我自己,尤其是在戶外岩場時大家要相互提醒對方,隨時都要注意考量落石以及確保位置。落石的風險還要涵蓋裝備、繩子等物品,在攀登前就要事先移出落石可能的範圍,有看過幾次落石直接砸在繩子堆上。如果確保的位置沒選好,那可不是開玩笑的,國外就曾經發生過確保撞牆而死的事件。讓我印像深刻的是十多年前到美國爬岩時,一位當地老手也是高手的岩友,有一天突然腳打石膏撐著拐仗出現,一開始我還以為他是爬岩摔斷腿,沒想到卻是前一天他幫人確保時撞斷腿,他說他也沒離岩壁多遠,就平常那樣,不過事事難料,腿就這樣斷了。我只好在心理笑得半死,面帶微笑的說:祝你早日康復。另外,有一次去喀比也看到一位據說同樣是確保斷腿的拐仗男,確保潛在的風險其實不小。在戶外的另一件事就是一定要穿鞋子確保,其實我自己腳被磨破過好幾次,還是沒學乖。

以上就是「安全」的小提醒,然後就…………結束了。恩,的確,很多人的確保本事也就只有這樣。學會了「安全」的確保之後,好像考試考100分一樣,一切都停止了,到頂了,沒有空間可以再更會「確保」了,所以爬了十年之後確保還是只停留在「安全」而已。

做到「安全」基本上是及格了,60分,離100分還有一大段距離。

我知道,其他的東西課堂上也沒教、書上也簡略帶過、CBT也沒說要做,讓很多人誤把60分當100分。更重要的是,教練又沒講,誰知道阿!好吧,你的第一位教練沒告訴過你,現在就是重新認識確保的開始。

「舒適」一詞就是凡事都剛剛好的意思,給收繩的時機剛剛好,繩子的鬆緊剛剛好,墜落的距離剛剛好,墜落的衝擊力道剛剛好,拉繩的力道剛剛好,take的力量剛剛好,眼神的回應也剛剛好,在整個攀登的過程中一切都剛剛好,自然爬地順暢,自然舒適。而這個剛剛好呢,還有一個小重點,就是對「攀登者」是剛剛好,也就是不同的人會有些許不同。如果你老是靠一招就想打遍天下,那就不可能做到人人都剛剛好的好本事了。而「舒適」的關鍵原全依靠「控繩」的本事,要能「眼到」、「手到」、「心到」。

「眼到」,眼睛要隨時盯著對方的一舉一動。「手到」,你的導引手(左手)要時時握在繩子上,當你的左手沒有一直握住繩子,所有的收給繩都會慢半拍,自然無法做到「剛剛好」,而左手還要隨時感覺繩子的鬆緊度以及攀登者經由繩子傳遞而來的訊息,很多時候導引手感受到攀登者的動作會比眼睛來的更快也更直接。「心到」,要能去體會攀登者的一切,將自己代入到攀登者身上,感受岩壁上的當下,是在調整呼吸?在恐懼?在用力?在思考?打算放手一拼,或是想要Take放棄,還是正在神遊。當你越能體會到攀登者在岩壁上的「當下」,你就越能滿足攀登者對繩子鬆緊、收給的各種需求,越能做到一切都「剛剛好」。

剛剛好的墜落距離
大家應該知道墜落的衝擊力是以墜落系數來計算的,而墜落的最大衝擊力則是越小越好。這邊我將墜落過程概略簡化成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為繩子開始受力前產生衝擊力的下墜距離,第二部分為繩子受力後吸收墜落力量的下墜距離。第一部分是越短越好,越長所產生的衝擊力越大;而第二部分的關鍵在繩子開始受力的那一剎那,此時對攀岩者的瞬間衝擊力最大,而所謂的動態確保就是在這一部分的控制。我不得不說許多人沒搞懂這件事情,繩子給很鬆讓攀登者墜落距離遠一點的方式並不是動態確保,那反而是在增加墜落衝擊的負擔(提高墜落系數,2/(2+4)跟3/(3+4),那個比較大很明顯嘛)。許多人給繩過鬆,其實是在使攀登者墜落時產生更大的衝擊力,緩衝是靠繩子開始吃力之後的制動本事,而懸空墜落的這一段,越長衝力越大。請不要再說,繩子鬆一點,墜落力道會小一點,如果你不懂數學,可以找個小學生幫你算算兩者的墜落系數。雖然理論上宜短不宜長,但是實際上還要考慮單擺造成攀登者「輪牆」以及一些地形上的危險,所以這一段懸空墜落距離的拿捏,就考驗者確保者如何能「剛剛好」的本事了。

另外,我個人是很討厭人家說Fall遠一點又不會怎樣,反正都很安全的,有的沒有的。不「舒服」阿,你懂不懂,很可怕阿,你懂不懂,不要永遠當只有60分的確保者。無意義的去增長墜落距離,是很糟糕的一件事,請多學習、思考如何才是「剛剛好」。

還不少人因為懶惰、不專心、技術不足,所以繩子給很鬆,並沒有隨時跟著攀岩者的動作做調節,怕會拉攀登者到或抽繩時卡到,這就是確保「不行」的表現。是的,很多錄影帶上的高手也是這樣做,但是誰說爬5.15的人確保就一定「好」,而且你也無法確定錄影帶上的行為是不是「故意」的,在攝影時,墜落個3、5米,看起來會只像不到1米,學高手的動作就好,其他的看看就好。還有比賽時也是會很鬆,這是「故意」的,比賽時必需在視覺上明顯可以判定出並沒有防礙或幫助攀登者,所以會給鬆鬆的繩。另外,比賽的動態確保是比賽專用,別跟一般的攀岩瞎混在一起,比賽的歸比賽。

在繩子受力後就是確保衝擊力的控制關鍵,當離地面過近或不允許太長墜落距離的地形,這段當然是宜短不宜長。而一般情況下要如何做呢?文字上不易說明,請向專人學習,記得「剛剛好」是重點,不能太短也不要太長,被拉到的那一瞬間是最關鍵的,沒有掌握到那一刻,後面給再多緩衝距離的意義並不大,拉繩可是很累的呢!

說到拉繩我也是很火大,有些人是你每拉一米,他就又會把你放低50公分,這是一種虐待,跟舒服是天差地別。我還遇過越拉越低,最後乾脆用爬的,免得拉一拉就拉回地面了。舒適的拉繩是讓拉的人更輕鬆,配合拉繩者的動作,用你的體重去拉對方,有關拉繩的技巧,這個也一樣,請洽專人試範學習。

「不剛好」的常見問題還有兩項。

a. Take,當繩子最高的支點高過攀登者腰部時(如top-rope),Take時確保者要把繩子的彈性吃光,所以攀登者放手時身體的高度並不會下降,ok,這就是標準的Take,知道跟Fall有那裡不同了吧。而當攀登者腰部高過支點,就是將繩子收到剛剛好拉到攀岩者就好了,因為攀登者需要繩子的彈性去吸收衝擊力,你可一稍微多拉一點讓攀爬者知道你已經Take到他了。

b. 攀爬者如果抽繩失敗,確保者要立即收繩,他抽你再給,失敗就要收。那麼麻煩幹嘛?不怕卡到?ok,我是在告訴你甚麼叫做「好的」確保,不是在教弱弱確保,做不到就是你確保的火候不夠,一個在地上站的好好的確保者,收給繩的速度會輸給在岩壁上手已經pump的人?別那麼肉腳。

我看過幾次抽繩失敗時確保者沒收繩,恩這不是重點,失敗了當然還要在抽一次,然後確保又給了一次繩,可惜的又失敗了,爬的人只好在試一次,確保的人當然還是沒收繩,而且嚴格遵循你抽我給的動作,後來由於攀爬者抽繩失敗太多次,繩子已經多到足以判他死刑了,最後還好是抓快扣掛繩,當然Take的時候確保者收繩收得很辛苦。

所謂一個舒適又安全的確保,是從繩子掛入第一個快扣開始到攀爬結束(或Take或Fall)時,繩子的鬆緊程度始終保持為一個固定值(或小範圍幅度內),這是一種確保技術的表現。當然這點並不是絕對的,「剛剛好」就是一種因時、因地、因人都能適當反應,靈活運用,非一套到底的觀念。「剛剛好」是一個只能趨近很難達到的一個「值」,所以要做到「舒適」這點,需要多練習、多動腦。

寫著寫著又多了一點常見的「不剛好」,那就是確保second。

先說不爽的地方,繩子太鬆或太緊,還有大收繩時常常會被繩子打臉,我知道確保者在上面常常看不到second,但是會有上述狀況就是你功夫不夠。技巧是將繩子微微崩緊,用你的手去感覺second攀爬時傳來的感覺,該給就給,該收就收,繩子永遠都是保持一樣的鬆緊程度。從繩子上,你甚至於可以感受到攀爬者正在做那個動作,是否疲累,還是力氣十足,或是正在偷拉friend。聽起來好像很神,繩子跟岩壁還有磨擦力、還會卡繩的耶。這就是技術層次高低有別了。會釣魚的人都知道「直感釣」這一手法,不用浮標,靠手而不是靠眼睛去釣魚,藉由釣線傳來的感覺可以分辨出是水流在拖、捲、吸,還是小魚群在拉餌,是魚兒試探性的咬餌,或是大魚吃餌,一切都是靠感覺。「直感釣」並不是什麼神技,只是一門較進階的技巧,很多人都會。Second就是魚,岩壁就是水流,把人當魚在釣,就是second確保的法門,那天也許就能釣到一條美人魚。想練習?我可沒叫你在人工岩場時矇眼確保喔!去釣蝦場用「直感釣」釣蝦吧!

「舒服」當然還包括確保者本身的舒服度,在不減損任何「安全」的範圍內,找個舒服的位置或方式確保吧。當你越舒適,就比較能專心、持久的確保。

「安心」,這是很難言會的一種感覺,卻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安心」是能帶給攀爬者力量的。既使神經再大條的人,也會希望能有一個「安心」的確保員。事實上很多沒有固定確保者的人,爬岩時會有不自覺的過度緊崩和恐懼。有些人我能感受到他對確保者無形中的不信任,長久累積成一種攀岩時的負面情緒。如果你太常給無法「安心」的人確保,久而久之會影響到你攀爬時的動作,變成一種攀登習慣,這點
要多多避免。

能讓攀爬者「安心」的確保才是好確保,「安心」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也只有在「安心」的情況下攀爬者才能盡情的爬岩,發揮因有的攀登水準。當一個先鋒過一年以上的人,如果對於墜落的恐懼超過常理,或是只要一先鋒就是一副慷慨就義的樣子,十之八九問題是在確保者身上。這時候我都會去觀察他的確保,有一些真的是確保不安全,但是有不少是確保無法做到「安心」這件事。當然不可能一開始就對不熟的確保者「安心」,可是具有「安心」能力的人,你只要跟他爬個一兩次,就能感受到這件事。我個人就不會讓無法讓我「安心」的人確保去先鋒太難的路線,這會在無形中增加我對先鋒攀登的恐懼,而且會讓我爬的很不爽。所以常跟你爬的岩伴,如果他對先鋒有過度恐懼的情況,你最好自我撿討一下是否沒有做到「安心」這點,當然也有可能是他的個人問題,或是早已被他以前的繩伴搞到病入膏肓。

「安心」至少要具備有「安全」以及某個程度的「舒適」與「導航」之能力後,才能做到的本事。如果不「安全」,那就是假安心,什麼都不懂的人當然會無條件的相信教練,你要做到的就是當他什麼都懂之後,還會感到一樣的「安心」。

「安心」這件事情被台灣的攀岩者淡忘很久,許多人都不知道確保要做到(提供)「安心」這檔事。「安心」消失了,反而造成了大家以為先鋒就得自己「練心」;先鋒是要在「安心」的情況下練心,不是在沒有「安心」的情況下「練心」,這點差很多。對於初學先鋒的人,有個「安心」的確保者相當重要,這才能讓你真正的面對「墜落」這件事。常常看一些教練在教新手,一直叫新手不要怕不要怕,可是教練的態度、語氣、動作、感覺就讓人感到害怕。因為教練都不知道確保有「安心」這件事,所以教學時伴隨者嬉哈打鬧的氣氛在,這是在教學、在教新手,並不是自己平常在爬,是一個要培養對方從你身上感到安心的場合,堅定的語氣、灼熱的眼神、認真的態度、心無旁物等等,都是相當重要的。

固定繩伴(1或幾個)對初學先鋒的人很重要,當然無法讓人「安心」的人,千萬別跟他做固定繩伴。「安心」很重要,「安心」很重要,「安心」很重要,「安心」是確保的責任。

當攀爬者在岩壁上感到恐懼時,確保的人要注意到這是否是你所造成的。「安心」是一股很強大的力量,甚至能幫助攀登者克服自身的恐懼,一條繩子間,能傳遞的東西很多很多。

「導航」,確保者是攀登者的另一雙眼,舉凡裝備檢查、路線走向、繩索狀況、岩壁、動作等等,多不勝數。總之,你要比GPS還聰明,而且要像GPS一樣預先告知,不要到了路口才說「請馬上左轉」。

教人怎麼爬並不在確保範籌內,就像GPS不會教你怎麼開車一樣。作為攀登者的另一雙眼,主要是幫攀登者看顧潛在或遺漏的危險,使攀登者能更安全、更順利的進行攀登。攀爬者由於身處於岩壁上,很多風險並非一目了然。舉例而言,我看過幾次,攀登者在攀爬運動路線時,由於無法直上突破難關,於是開始向側向延著簡單的地形橫繞,很多時候就會越爬越偏,造成墜落大擺盪的危險,或是根本無法切回下一個Bolt處;這時候確保者在攀爬者開始橫繞時,就要先預判可不可行,有沒有危險,然後提醒攀登者。一些經驗較少的岩者,會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就開始橫繞,最後會造成墜落絕對有「危險」的狀況發生,確保者必須主動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在橫繞超出安全限度時,就要停止給繩限制住攀登範圍。當然,如果攀登者很明確知道他繼續爬同等於solo時,而且相當有把握不墜落時,確保者可以遵從攀登者的指示忽略危險,但是如果真的發生意外,確保者亦要負擔道義上的責任。

不論是傳統或運動,在攀登者不熟悉的路線上,確保者「導航」的能力尤其重要,例如:快扣是否要延長,以防上去後卡繩,這點攀爬者在岩壁上不一定能清楚觀察出來,就要靠確保者的提醒;還有支點架設的間距是否安全,再往上爬是否會有一段無法架設支點的距離,支點的位置是否會卡繩等等。傳統攀登,確保者的「導航」需求會比運動攀登來得更多。好的「導航」能力,就是在強化攀爬的安全性。

有關攀登者的另一雙眼,這裡要提一個很重要很重要,但是很很很多人都沒有的一個觀念。確保是從攀登者還沒上岩壁前就開始了,而不是等裝上確保器時才開始;確保是當攀登者離開岩壁後(或是裝備全部收下後)才結束,並不是卸下確保器就結束。只要攀登者還在岩壁上,你就要去注意看他正在做什麼,有沒有需要協助,有沒有在做蠢事等等。這是以前教我Rock Climbing的老師很要求我要徹底做到的一件事,你的繩伴還沒有踏到地面前,你永遠都不能放鬆,只要人還待在岩壁上就不「安全」。什麼是繩隊?什麼是繩伴?你的繩伴還在岩壁上,就等於半個你還在岩壁上。

這個觀念幾乎已經快要從龍洞消失了,只要有人還在岩壁上,不論是在幹麻(垂降或徹退),都必需有另一雙眼盯著他。其實我覺得自己好像是在狗吠火車,許多人連確保時都沒辦法緊盯攀爬者了,更何況是在解除確保之後。

「分繩」這件事情也是在確保者「解除確保」之後所要做的事情,我知道很多人沒聽過這個東西。當攀爬的人要垂降撤退時,下面要有一個人幫忙把繩子的左右側分好,這樣在抽繩的時後才不會拉錯邊捲繩卡住,垂降時也會比較順。現在岩場的固定點比以前方便很多了,就連傳攀也少有人在做「分繩」的動作,但是如果固定點較高時,還是很難看得出來繩子兩端在頂上是否分對邊,為了避免拉得半死的意外與麻煩,「分繩」這個動作該做的還是得做。

最後,身為一個確保者還需要有一個能讓攀爬者「幹樵」的特質。沒有人能百分之百的「每次」都能確保的很好,不提確保能力與技巧,光是每次確保要完全專心,就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所以如果攀爬者不能夠「罵」確保,那將會是一件危險的事。因為攀登者是整個「風險」的主要承受者,所以爬的人永遠有權「要求」確保者提供更好的確保。我很不喜歡讓我無法罵他的人確保,我也很不習慣幫不敢罵我的人確保,因為那都是在無形中增加攀登的危險。選繩伴,就要選能互相「指導」對方的人。當你做為一個確保者的時候,就要放掉自以為確保很OK的想法。爬的時候可以意氣風發,確保的時候要虛心受教。


所以確保的學問很多吧!多到我寫不完。以後有想到再說給大家聽。

已經是老手的「岩友們」,以後確保時請不要再只有「安全」而已了。
twoteeth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15-05-09, 05:16   #2
kuanchung
中度攀言者
 
註冊日期: 2012-04
文章: 112
kuanchung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推上來!
kuanchung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15-05-09, 23:47   #3
大濟
攀言癌症患者
 
註冊日期: 1999-11
住址: Madison
文章: 689
大濟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讚!

如果二齒不介意,這裡加一點點個人觀察。確保的時候,尤其在人工岩場,我常看到確保的人跟別人講話。有幾次我在確保時,就有人要跟我講話。我一般是拒絕,跟那個人說,我在確保,等一下。

講話是人之常情,拒絕不太禮貌。可是我的想法是,因為我在確保,全心全意關注我的繩伴是我的天職,雖然不禮貌,那也沒辦法,請擔待一下,等下再請罪。

我確保過很多次,動作也 ok,二齒說的我都有在作,可以直到現在,我一直不認為我的確保已經完全沒有問題。所以每次確保,我都有點 “緊張”- 每一次,不管我的繩伴是誰,不管是在戶外還是戶內。這種緊張讓我每一次確保就一直注意確保手是握住繩子那裡?指頭和掌心有無接觸?離確保器多遠?我離岩壁多遠?繩子鬆緊是否適當?繩伴有無因為我的收、給繩操作不順而感到不耐煩?我的繩伴看樣子今天心情如何?不太好?沒睡好?還是意氣風發,一副天下無敵的態勢?這種緊張讓我注意集中,注意力集中讓我尾隨著繩伴的每一個動作直到攀登結束。

這種感覺很好。

此文章於 2015-05-10 03:08 被 大濟 編輯.
大濟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15-05-10, 03:57   #4
大濟
攀言癌症患者
 
註冊日期: 1999-11
住址: Madison
文章: 689
大濟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再囉唆一下分繩。

記得古早以前,和二齒、明晢、阿褔、和孟莉在猶他州爬 Castleton Tower,4繩距傳統路線。我和二齒一組繩隊,明晢他們一組。

二齒和我先爬,爬完下降後,因為接下來明哲他們要爬,我就和他們描述攀爬的過程,當時風大,但我沒注意,剛爬完一條北美50經典路線,當然很興奮,就口沫橫飛的講怎樣怎樣,這個那個,還有一些有的沒的,繩子就掛在岩壁上沒抽下來。

二齒馬上提醒我,要講等一下再講,先把繩子分好、抽下,不然風把繩子吹亂、夾纏、甚至卡進裂縫、纏在岩角,想抽都抽不下來就慘了。還好二齒提醒,我趕快閉嘴,分好繩,順利的抽下。

分繩、抽繩往往是被忽略的,但 - 很重要的 “但是” - 如果繩子攀登完沒有立即分好或抽下,一旦卡住(卡繩的容易性往往令人吃驚)其後果有時不堪設想,繩伴彼此要有這個警覺心,互相提醒。一直到現在,我都還記得這件事二齒對我的教訓,這個教訓讓我養成良好的攀岩習慣,讓我攀岩更安全。

題外話:在美國,爬傳統路線以後整理裝備,剛剛那個(或最後)繩距的先鋒帶什麼裝備,second 帶什麼裝備,是固定的。這也沒人規定,只是約定成俗,大夥都知道,也都有默契,一旦養成這種習慣,就成了重要的攀岩安全要素之一。

確保的重要性毋庸贅言,所以確保也要養成 “好的習慣”,誠懇希望臺灣同好,一旦考過了 CBT,基礎技術有了,請牢記二齒以上所說種種,養成習慣,讓攀岩更安全。

此文章於 2015-05-10 07:02 被 大濟 編輯.
大濟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回覆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不可以回覆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件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開啟 vB 代碼
關閉 HTML 程式碼
論壇跳轉


所有時間均為中原標準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23:47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4,Jelsoft Enterprises Ltd.
Copyright©2000-2010 台灣攀岩資料庫 www.Climbing.org
本網站由 Why3s 代管